close

 

這篇是[小熊姊姊信箱]單元,請大家給與同理支持,卻不要批評或給太多建議,謝謝!

-------------------------------------------------------------------------------------------------------------------


Dear 小熊,您好:

「不告而別」是我最討厭的一種狀況,但它總是會不經意地出現在生命裡,強迫著我要接受一切的事實,自己花了好多年的時間,

才漸漸明白,原來有一種愛,他的名字叫做「不告而別」,在某些時候是一種不得不為之的愛。但在某種狀態下,卻也是逃避現實的另一個代名詞。

     我想自己會這麼討厭「不告而別」的感覺應是從小時候開始的,媽媽為了讓我能儘快熟悉幼兒園的生活,聽了老師的建議:「不用和孩子有太多的溝通,直接送到學校,久了就習慣了。」

於是乎我天天嚎啕大哭,哭了將近一個學期,哭累了躲到鐘樓下,或是問牧師娘說:「媽媽,什麼時候來接我?我沒有不乖呀!」

牧師娘說:「可以跟上帝禱告,媽媽很快就會來接你了,祂會聽見你所有想說的話。」當時,只有牧師娘願意聽我說話,給我溫暖的擁抱,

只是這一切來得太晚,因為「不告而別」的陰影開始出現在我的人生裡……

多年過後,面臨第二次「不告而別」的狀況,是在外婆的喪禮上。聽從長輩們的安排,由於傳統習俗中風水生辰的考量和自己個人的特殊體質,被囑附不能出現在弔唁的喪禮上。

於是,自己抱著來不及北上見最後一面和無法送終的遺憾,跟最愛的外婆說聲:「一路好走,愛妳。」這次的「不告而別」,再次加深了陰影的墨色了。

 

外婆離開後幾年,外公特地南下,找大家一起出遊,他的步伐顯得沉重蹣跚,對於我的名字他時而記得時而忘記,但緊握我的手不放的溫度,

我收到了,那是一種愛的傳達和告別,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我們彼此說聲:「再見!」比第二次「不告而別」好些的狀況是多了陪伴和說話,雖然我仍舊無法在最後一程向他道別,

這是第三次的「不告而別」,但濃重的陰影被拭去了一些。

至於第四次的「不告而別」,則是愛情,想出現就出現,想消失就消失,欲知原因的回答是:「問那麼多做什麼?」

這次的「不告而別」,讓我明白那不是愛,而是逃避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那麼你不會讓他感到不安和擔心,你會讓對方知道,在心裡有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愛的位置。就像外公在最後的那段時間,透過行動讓大家知道,他在乎每一個人,他也愛每一個人。即使將要離去,也勇於面對一切。

    

  雖然很多時候,人生仍舊是難以避免面對「不告而別」的時刻,但說實話到現在我還是很討厭那樣的感覺,我還在學著釋懷,學著坦然以對。

 小熊,有時候想想人類真是最不勇敢的一種動物,大人們都告訴小孩要勇敢,但真正遇到衝擊到心底的事時,有些人是連緩衝狀態都無法啟動就選擇逃避的。

   

祈祝~

      順心

 

Sylph 

 

 ---------------------------------------------------------------------------------------------------------------------------

 Sylph  你好

謝謝你的來信,讓我知道你的狀況。

你信中的主題就是「不告而別」,從小時候和母親暫時說再見的方式對你造成童年心理上的傷害與陰影,到後來外婆與外公的離開,

然而我想最近你所遭受最大的傷害,應該是這段讓你充滿不安全感的感情吧!?

 

對於「不告而別」,你清楚知道親人沒讓你參與許多離別的時刻,其實是為了保護你,所以你會說這是「另一種愛」,

然而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愛,對你的情感層面來說,其實都是傷害,這種情感深層的痛,是一種不被允許參與別人生命的感覺,會讓你覺得自己是不重要也不被珍視的,

深層的被拒絕感甚至不被許多人接受,你甚至會覺得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他們都會離你而去。

 

「不告而別」事實上那已經不只是失落,更是一種被遺棄的傷害。


而所謂的遺棄,一種是實質上將孩子丟棄;另一種是心理上的遺棄,就是忽略孩子的基本需求。沒有別人幫忙,孩子無法肯定自己是珍貴的,也乏人照顧。

被遺棄的孩子,由於身心得不到滿足,他們帶著一個有破缺的靈魂長大,雖然有著成人的身體和言行,內在卻永遠是個飢渴的孩子。

這個靈魂促使他強迫地追求更多的愛、關心注意、讚美、金錢、地位甚或上癮的吸毒或是酗酒.......這種驅策的力量來自空虛感。

由於人無法再回到童年,以兒童的方式再滿足需求,只能接受目前的問題,以現階段能用的方式彌補過去。

被遺棄感造成關係上的裂痕,以及難與他人建立健康關係的能力。也漸漸學會不能相信自己及任何人,這種發自內心自我的懷疑,

容易讓人變得對某些事物上癮或幻想來逃避面對真正的痛苦,麻醉感覺不去面對該處理的問題。

因為接觸真實的感覺即會碰觸內心的自卑、深深的寂寞孤獨、悲傷憂鬱、心痛和失落及憤怒;這些都讓人難以承受,所以,會藉著耽溺上癮免除疏離感和孤獨感,並獲得一向缺乏的親密感。

也使我們無法察覺內心真正的感受,也就不再感覺到遺棄所帶來的痛苦。


Sylph 如果你也看出了自己困難的緣由,其實就該想辦法去改變主宰的行為和由其中學來的規則。

你會把「不告而別」當作是愛,其實是將父母理想化,讓我們相信父母不當的管教和對我們的處置、諷刺和一切引發我們罪惡感的做法,都是他們的愛和責任

,而我們則是壞孩子。如果我們能解除這種盲目的依附,了解他們也可能錯待我們、破壞我們的心靈導致精神破產,我們才有可能還給自己一個公道,在心理上重見天日。

我們都相信父母都盡力給我們最好的,然而了解並非怪罪,而是給我們自己一個重獲新生的機會。


其實,知道自己曾受的傷害和影響是很有幫助的;它能讓我們明白我們面對某些事情為什麼會有特定反應,或者是為什麼我們老是會遇到重複的情境與問題,

這種領悟事實上才是復原的開始,認清自己生命的來龍去脈,才能解開對父母或家人的幻想與美化,

才能真正了解我們不是糟糕或沒有價值的人,重而找到自己生命的核心。

關於你情感上那位不告而別的男子,與其讓自己陷入黑暗,不如思考我要怎麼做對自己才是最好的?

是要緊抓著對方給你的回憶?還是要好好的自救?讓自己從中得到生命更大的淬鍊和提升?


我相信生命中每件事情的發生都可以從中汲取意義與養分,並不一定要讓事件的負面力量抨擊著我們,

或許你在心裏的傷害平復些後,可以進一步去思考,這個不告而別帶給你的禮物是什麼?

而這個禮物對你將來的生活有何助益?當你能咀嚼出其箇中真義,那麼,這個失落與傷害的故事,你就可以真正和它「好好說再見」了!

 

沒有完成的故事,來不及說再見的人與事,都是人生過程中的遺憾與失落,

然而,我們可能無力處理一本沒法闔上的書,可是,我們卻永遠有能力選擇打開另一個故事

,所以Sylph ,請不要耗費精力在許多無解的答案上,請把眼睛放在「現在」的生活,跟過去告別,冀望於未來,好嗎?

學習是痛苦的,相信結果會是甜美的,只要我們勇敢面對,認真看待自己。


 

(食譜與說明下次再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sofreeika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